重磅消息!近日,国家财政部发文: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
也就是说,城投、城建、城轨等企业将不能再“兜底”土拍,接下来土地市场是否会出现“流拍潮”?淮安后期的土拍,会否也受此政策影响呢?
近日,国家财政部印发《财政部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其中提出,防止虚增财政收入与严控一般性支出一体推进。
划重点:
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进一步规范地方事业单位债务管控,建立严格的举债审批制度,禁止新增各类隐性债务,切实防范事业单位债务风险。
划重点!也就是说,接下来很多城市的城投、城建和城轨等地方国企单位将禁止为土地市场“兜底”!
今年以来,由于受房地产市场的冲击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各地的地方财政收入都有所降低。
不少地区的政府为维持地方经济发展和解决政府正常运转的经费保障,采取了鼓励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托底购买出让土地的方式,获得土地出让金收入。
这个文件的出台,对刚刚兴起的地方国企参与土地使用权招标拿地的行为,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10月14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文字采访时表示,财政部此次政策,看似“轻描谈写”提及国企拿地,其实背后说明对目前各地此类企业托市情况的担心。“
一些地方城投类企业拿地,虚夸了地方土地财政收入和土地交易行情,且一些地块的开工情况并不好,这有可能引起新的财政和土地市场风险。”在严跃进看来,各地方政府应重视起来,防范土地市场各类“不实”交易。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国企、央企都不能拿地,对于像万科、绿城等本身就拥有房地产开发资格的国企,没有太大的影响。
未来大概率的趋势应该是,地方城投会和品牌房企合作,联合拿地,或者利用民企的项目操盘能力,互利共赢。
此外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规则是偏向保护购房者的,对房企的要求会越来越严格。
基于此,此次通知其目的也很明显!就是对楼市釜底抽薪,进一步围堵、防止各种违规操作破坏楼市稳定,更多的作用还是维稳!